发布时间:2025-10-17 11:26:04    次浏览
文∕佟景国一个人一旦选择了一个正在成长中的企业,他就不是职业人的生涯,更不是一个打工者的生涯,他是自己的主人。面对看不惯的问题就想办法把它解决掉,这就是我们该有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。企业管理之六大境界第一个境界就是解决“有”的问题。在无管理时代你会发现,你的顶头上司今天说这个事这样办,明天说那个事那样办。到底该怎么办呢?我们把办每件事的方法写出来,至少我们对每件事怎么办有系统的思考,这就叫“有”。我们管理要从嘴上落实到眼睛上,这就是管理的第一步。第二个是“方”。A公司的广告“上上下下看感觉”,这就是A公司的使命,它提供给大家的就是“上上下下的感觉”。我们是研发的人、是生产的人、还是市场的人呢?我们得知道我们在哪里,这就叫看得见。这就是方式、方法,我们做事开始讲究了。第三个是“正”。“聪明人”从来就做不了管理。华景陪伴过一个公司,它从7个人变成9000人,中间只经历了6年时间;也陪伴过一个中小型公司,从一年6个亿成长为过百亿的大型公司。在这个成长历程中,我们深刻地体会到,好的管理者就是“正”。第一个就是“一身正气”。大家用未来十年、二十年的时间来做一件事,凭什么把我的命运和未来交给你董事长呢?你可能说董事长至少不会把我们往坑里带、至少不会跟我们斤斤计较,虽然有冲突,但“不坏”。然而,关键是上级要正,员工要正。做正事,正气当先,正字当头。“正”是管理中一个非常高级的目标。接下来,是“确”。确定是什么?我如何成为一个合格、优秀的员工?什么叫合格?什么叫优秀?什么是好的客户?什么是坏的客户?什么是创新?什么是不创新?当我们把似是而非、不确定性的东西变为确定性的东西,这就是“确”。在一个“确定”的企业你会发现,一个博士生干的活一个本科生就足够,一个本科生干的活一个高中生就足够。这就是“确”。什么叫“良好”呢?“良”就是我们永远充满着正能量,这就是个人的“良”,往良性的方向发展。什么是“好”?我们个人的快乐、幸福并不是好,很多人的快乐、幸福这才是好。“有方”“正确”“良好”,其实道出了一个企业管理的所有东西。如何做到这样的管理?企业要做的,第一个是定战略、第二个是调架构、第三个是写流程、第四个是定考核、第五个是优化结构,但是这只是60%,还有40%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。企业是什么?企业的“企”字,事实上构成了一个企业的完整功能。“企”字顶上是什么呢?人力资源,我们很容易把它划归到人力资源部。而企业真正拉动我们成长的是目标。目标不是定出来的,而是通过一个管理过程管理出来的,它就是战略管理。什么决定战略管理?资本决定战略管理。 那么,好的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塑造和造就人。一个企业最大的污染是对人疏于管理,对人的弱点没有改造。H公司在深圳的体育馆会场开会,整个会场鸦雀无声。H公司的中高层干部们离开会场的时候比来会场的时候还干净,为什么?他们会把身边的每个纸屑都捡走。我们都敬佩H公司的高薪高压力,但是,优秀的高科技企业一定是高度纪律性的、高技能的。G公司的员工可以坐在办公室开会,也可以坐在床上开会,还可以躺在床上开会,你就认为这好像就是互联网文化了。G公司一个研发工程师,交付一件事情的时候,准确的时间点是什么?是以三十秒计的,你说几点几分交付,偏差一定不能超过三十秒,因为它和竞争对手的差距就是那三十秒,谁第一个让客户体验到,谁就是赢家。那么,一个企业的“底”是什么?就是我们的订单,就是我们的供应链。很多人认为,现在中国企业的品牌是我们宣传出来的,错,现在企业的品牌是供应链塑造的,如果你承诺客户,什么时候交货,也像G公司一样,三十秒交给它。我们的供应链运营流程能否支持我们的订单,这是我们的“底”。如何把“目标”和“人”支撑起来呢?靠的是我们的产品、品牌和资金,缺一不可,这才是一个完整的企业。作为一个真正的研发管理者,我们创造的是产品;作为一个真正的营销者,我们创造的是品牌。大家一想到某个需求,就是你,这就是客户首选率,品牌就是客户首选率。创业是什么?从无到有,这是第一次创业。中型企业要实现跨越式发展,成为大中型企业,就是第二次创业。第一次创业的时候,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石头,只要我们能支撑一面墙就行;接下来,每一个人都将是砖头:一个优秀的研发工程师,下一年可能要去做一个优秀的工艺工程师,再下一年,有可能要成为优秀的客服工程师。当我们一伙人做了一件事,掌握了一种技术,达到中等规模的企业时,这个阶段叫自行车时代。自行车是什么,想往哪里开就往哪里开,好像啥都能干,好像想象无限,好像机会很多。接下来要进入桑塔纳时代。骑自行车的阶段就好比创业。成长,就是掌握开轿车的技能。骑自行车时,你可以任性,想不扶方向盘就不扶方向盘,但是开桑塔纳时,你必须得扶着方向盘。管理是一种约束,使我们用有限的资源去做那么一两件事情,把它做到极致。自行车时代,对手在你们身边;进入桑塔纳时代,你的对手是全行业。高管团队在缔造公司的时候,有些人缔造了一个部门,有些人缔造了一个岗位,有些人缔造了一个工作方法,人人都在创造。不要小看一件小事。我们在纸上盖公章这个动作,是否是最佳的?亚洲是公章国度,因为美国完全靠签字,进入中国,要学会盖章。W公司为了进入亚洲,为了能代表W公司形象的盖公章动作,整整培训了三十七次,甚至开掉了北大清华的高材生,最后W公司把盖公章做到极致,那么这也是一种成长。中信出版社出版《乔布斯传》时,审稿审了十六次,已经创造了中国财经出版最严肃认真的最高境界。在W公司,任何一本产品说明书,要审稿和修改多少次才发表?一千六百次。把平常人都不敢去做、不会做、容易做错的事情,做到极致,这就叫创业,这就叫成长。二次创业要过哪些坎儿?中型企业在成长历程中有三个死亡点,很多中型企业都是过了这三个死亡点才活下来的。第一个死亡点,我想讲讲H公司的故事。深圳有个常务副市长李先生,是个明白人。他给任总打了一个电话,说要带我们国家的副总理去H公司参观,问任总在不在,任总刚好要出差,秘书回头就问谁打来,听说是李先生打来的,秘书立刻取消了出差。李先生在H公司转了两个多小时,没看到任先生,任先生在H公司转了二十分钟,在找我们的副总理,一不小心跟副总理碰到了。你说让李先生怎么做人呢?这叫啥都不确定。然后,李先生建议H公司工作流程化,H公司开始装ISO 9000,H公司就是这样伟大起来的。第一个死亡点叫什么都不确定,不靠谱。第二个死亡点是什么?讲个X公司的故事,在2002年,X公司刚刚开始把市场铺开,小有名气,老板马先生给经理交代了一个事,说你赶快去提20万,我晚上要用,结果经理是怎么去提的这20万?经理是和马先生一起创业的特权人物,但是财务和银行都不给他提这20万,于是他马上把人力资源部的人叫过来,把这个出纳换掉,说马上要提20万。最后,马先生晚上成功地拿到了20万,可惜的是什么呢?根据公司的提现金的规则,他只能离开。这证明企业第二个死亡点,是用邪恶的方法办成一件好事。为了建一个厂,必须要拆一个厂,表面上很顺当地把订单交了,实际是用非科学的方法交的;表面上是把产品研发出来了,实际上是给企业埋下了重大的地雷。X公司利用此事开始抓组织架构,才缔造了今天的X公司。第三个故事是B公司的。张先生突然宣布电池不能做了,那是什么时候?那是锂电池最火的时候。之后他就开始了转型之旅,转型以后最大的痛苦是什么呢?给大家举个小例子,张先生会上说了一句话,今天晚上我们开个董事会吧,到了晚上,真正的董事没有一个人来,他的办公室主任通知了张先生的三个同学(B公司是四个Z大学的同学创办的),张先生就问办公室主任,为什么董事会开成了同学会?办公室主任这样解释:“咱们公司的董事会是假的,最有权的不是你们四个吗?你说开董事会不是你们四个聚会吗?”每个人都加了自己的假设和理解去做工作,这就叫没有共同语言。中型企业想做大,要解决这三个问题:说话不靠谱,没有共同语言,用错误的方法做正确的事。企业不缺产品,也不缺钱,缺的是这三件事的解决方法。很多企业碰到这三个问题就倒下了,但是B公司、X公司和H公司解决了,这个解决的过程是刮骨疗毒的。好的企业失败在看不见的地方。来源:《经营与管理》杂志